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五 10:00 - 18:00(最后入场时间:17:30)
周六与周日 10:00 - 19:00(最后入场时间:19:30)
周一闭馆
艺术小火车周末与节假向公众开放
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西岸营地的当代艺术项目空间 SSSSTART 将揭开一档持续性展览研究 项目“没有信息是中立的 BEING INFORMATION”,旨在通过一系列主题策划推动持续的 展览实验,展示独立的研究视角与立场。
1955 年诞生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可以看作我们探讨今日“艺术文献”问题的重要源头 之一。艺术文献在艺术体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文献作为艺术的载 体,将艺术从传统的审美方法中再次解放出来,具备了艺术载体的先锋特性。 其次, 卡塞尔文献展的成功,符合德国乃至被分裂的欧洲文化重新回到世界的文化政治需 求,适应于美国及欧洲的新政治文化格局。以及,当艺术家面对的是对作品的“艺术 文献”的需求,因为艺术学术系统经常是以“文献”为整理及阅读方式的(如美术馆 等艺术机构,各种双年展策展人),敏感于环境的艺术家们是否被规训,及自我规 训,将作品形式直接修正为“文献”。艺术作品形态在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的变化,都 与艺术系统的消化方式改变体现出很强的相关性。
在上世纪,“艺术文献”的命题被大量讨论。今天是否使用“文献”已经不是值得质疑的问 题,而是已经被普遍接纳的“习俗”。虽然今天文献的编纂方式依旧非常可疑,但有一 个崭新的世界突然就被摆在了我们面前:“信息量爆炸,沟通不断加速,全球化造成信 息来源扩张,资料编辑处理能力被计算机大幅增强,重新编码更加方便,多元及快 速。”不断加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将旧有的问题一下子拆解成碎片并抛向云端,成为“信 息”。
信息俨然成为这个时代正在急速壮大且难以判断的权力系统,没有信息是中立的。通 过“媒介即信息”,尼采的“权利意志”, 福柯“知识-权力”的解锁,艺术家正演示如何身 体力行将创作化为处理信息的新工具,或曰如何成为信息。信息或将成为艺术渠道的 新载体?成为新的“历史问题”之一。它的媒介是什么,如何将自己编码与解码?我们 如何可以通过信息这个新文化政治语言形式重新回到世界?新的艺术消费是信息?艺 术作品在这个碎片化时代的新形态是信息?艺术家的作品价值在于它是一种示范,示 范艺术作为现实中的技术如何解决文化难题。因此,艺术家似乎必须示范如何解答这 些问题,人与信息之间的新关系已经被展现,那么该如何去生活,如何去爱或者哀 嚎?又如何去游戏或是斗争?又如何再次自我建构?
aaajiao
高洁
郭熙
苗颖
刘窗
李亭葳
刘辛夷
童义欣
汪建伟
王欣
徐冰
徐文 恺
姚清妹
庄辉
巢佳幸
1984年10月生于上海
目前职业 视界艺术中心 策展人/执行总监 [隶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SIVA]
2007.09 – 2010.06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文学硕士 策展 导师:浦捷
2003.09 – 2007.06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士
2000.09 – 2003.06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附属中学 艺术文凭
策展经验
2013年 “ART that hells-ELLE*ARTS”-ELLE 中国创刊25周年特别项目,视界艺术中心(1空间),
M50,上海
2012年 “艺用情感展” 视界艺术中心(1空间),M50,上海
2012年 “晕轮效应” 视界艺术中心(1空间),M50,上海
2012年 “迟群|方列丰 |张新军3人群展”,视界艺术中心,M50,上海
2011年 “法国雷恩市录像艺术节中国展参展部分”,视界艺术中心,M50,上海,
2011年 “上海,我给你买花”,视界艺术中心,M50,上海, 由法国阿尔勒国立高等摄影学院协办
2011年 “手感4—学习方法”,视界艺术中心,M50,上海4号”
2011年 “练习迷失”,上午艺术空间,上海
2010年 “洋葱”香瓜侠公社,威海路696,上海
2009年 “吃”群展,7号楼后4层,M50,上海
2009年 “各管各”4人展,+1.5画廊,M50,上海
2009年 “稚拙的自省”徐招兵个展,朱屺瞻美术馆
组织和协调
2013 “太阳”,视界艺术中心,M50 Shanghai
2011“太阳神经丛”MyPeople的项目(上海站),视界艺术中心,M50
2010年“手感3—强迫症 ”,东大名创库,上海
活动
2012.5.7 关于声音艺术的座谈-鲍栋、孙冬冬、蔡秉桥、赵川、颜峻等,视界艺术中心1空间
2012.6.3 讲座“始于人际网络”,上海外滩美术馆,由视界艺术中心协办
2011.11.13 ART TALK “新世纪录像艺术研讨会”,上海外滩美术馆,视界艺术中心协办
2009.9-12上海新锐艺术家作品展(新锐艺术家计划)由上海多伦美术馆主办
撰文
“尘封的能力-关于声音的声音”,评论 ,艺术 ,P, 大都市 36,2013
“提诺.塞格尔&收藏”, 评论 , 艺术银行杂志(未上市)
“何为亚洲?”,评论 ,艺术 ,P154-156, 大都市 35,2013
“嵌入展览的基金会事件”, 艺术世界 ,燃点,2013
“迷失柏林 – 博物馆之城”, 文章 ,生活 ,4P, 《财富堂》 ,No.32,2013
张恩利*唐迪鑫” 差异&挑衅”, 提问&采访 ,艺术 ,P154-156, 大都市 32, 2013
生活之光-吕盛中,采访,《生活》,6P 5月刊物,2013
吴鼎 “时间的美感” : Art ,P88-89, 大都市 28, 2013
段建宇:“礼节”-体认的形式 ,评论, P24-27, 大都市 27,2013
“机场展”事件,事物状态, 艺术界,2013
张乐华:鸾叹情 ,展评,艺术界,2013
“露西”叶甫纳,前言,“入戏\出戏 刘辛夷 王滔程 叶甫纳 联展” 余德耀基金会 2.28-4.28,2013
Tof Art Cannel ,访谈,SEE\SAW 集体创作实践,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2
“遭遇变更,再谈“规则”,展评,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特展2436a展,P86-87, 艺术当代 第1期,20123
“青春之泉” 张天军个展,前言2,以太空间 出品 ,2012
“规矩” 潘小荣个展,前言,丁乙 策划 M画廊 出品 ,2012
“大于展览的太阳神经丛”,展评 ,太阳神经丛,视界艺术中心, P92-93,艺术当代 第9期,2012
20平米的“白盒子”,评论, “木-工 —— ZUZHI (组织)个展” 视界艺术中心,2012
部分媒体报导
“艺用情感展”,机场8,P038《艺术界 10月》&城市能量-上海双年展别册 P31,《艺术界10月》,2012
“艺用情感展”,资讯,P308,《芭莎艺术 9月》,2012
在亚欧间构筑人脉,关于“大于展览的太阳神经丛”, 安晓 文,HYPERALLERGIC,2012
“大于展览的太阳神经丛”,展评,太阳神经丛 视界艺术中心出品, P92-93, 《艺术当代》第9期,2012
“晕轮效应”,资讯, P19,《艺术当代 第5期》,2012
学习方法,卢婧 文 艺术论坛 ,2012
人物:丁乙推荐-迟群、刘辛夷、于吉、潘小荣, P124-127,《艺术财经》,2012
”迟群|方列丰|张新军“, 叮当猫 文,Art-Ba-Ba
“晕轮效应” , 叮当猫 文,Art-Ba-Ba
”晕轮效应“, 王凯梅 文, 燃点杂志